•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音案例 > 旅游专题片

香山旅游宣传片配音青州小香山专题片解说词配音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23-01-04 09:30:02 阅读数:402人阅读

风华绝代

香山电视宣传片配音脚本 

在山东省青州市城东22公里处,在谭坊镇内,有座悠久的历史、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让人痴迷的传说的山峦,名叫香山。它的主峰海拔有189米,面积2.5平方公里,突兀于平原之上,草深林密,沟壑纵横,传说种种,历史灿烂。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香山为山其山。山其山之前,还被称为箕山,因为簸箕而得名。后又因山上香火的兴盛,更名为香山。在香山的西北麓,有墓,为纪国纪季墓,亦称纪侯冢,在《元和志》中有记载,《青州市志》中也有所记载。

明朝嘉靖年间的《青州府志》卷六中写道:“(青州)城东四十五里都为香山,《齐乘》的山其山是也。郡境诸山,多在西南,东郊平原的百余里也有香山者,童然孤峙,康浪发其南,尧水经其东,古之山其山也。”就是说,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境内的山峦多分布在西南山区,只有香山这仅有的山峰,矗立在东部百里的平原之间,童然孤峙,巍为壮观。童然,就是光秃之意。康浪、尧水均为河名,现今犹在,仍然河水浩荡,绿意盎然。

香山共有三个山峰,主峰高二峰低,既无峭壁悬崖,又无怪石险峰,宛如海岛屹立。香山和弥河以东昌乐一带诸山为一体,是典型的火山活动后成山,岩石为火成岩,土质肥沃,为林木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香山,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加上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历来吸引文人墨客来此观光赏游。香山原有丰茂的植被和景致,然岁月流逝,沧桑巨变,大部分景点已荡然无存。香山自天上乘飞机下望,若元宝状,人人惊奇,以为宝地。所以有一个传说,说是古时候如来佛路过此地歇息,留下一元宝而形成。据有关建筑风水专家考证,此地为风水宝地,后必大兴。

香山周围,是青州市最大的瓜菜产地。“香山观‘海’”是现在香山的著名景致。香山四面,1400公顷土地,已经全部成为大棚瓜菜。整个大地被“水波荡漾”的塑料农膜全部覆盖着。现代化温室,高科技大棚,连网,成片,漫无际涯,横无边际,形成震撼人心的浩瀚“大海”。或乘车、或漫步,在棚间穿行,犹如在大海上泛舟,使人心旷神怡。“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前段时间,曾经有一帖子,在网上疯传,说是从飞机上向下看,发现山东内陆惊现海洋云云,其实说的就是香山观海这一特殊景致了。

观赏大棚瀚海的最佳景点,是香山东峰的观海亭。

青州小香山

为了便于人们登高揽胜,在香山东峰建有“观海亭”,翼然俏立。站于亭内,山风拂面,花香怡人,举目远望,远处入眼来的莫不是浩瀚的“海洋”。看那“大海”,白茫茫不见边际,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清辉荡漾;其间点缀的一个个村落,如同突兀在大海中的岛屿,衬托着大棚瀚海更加色彩斑离。在309国道、胶济铁路上奔驰的汽车、列车,犹如大海中的舟船,乘风破浪,高挂云帆。

香山,每年都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万参观者,人们在领略“香山观海”景色壮美的同时,也无不为勤劳聪慧的农民创造的这一人间美景而折服。香山所观之海,海内藏着无尽的宝藏。那就是四季不断的无公害瓜菜,那就是瓜菜带给老百姓的日益增长的富足。观海之余,你尽可以到农家游乐,到热情好客、淳朴憨厚的农民家中做客,不仅能品尝到最为环保的新鲜蔬菜、时鲜瓜果,而且还可吃上最为地道的农家饭:烙得外焦里嫩的槐花饼,肥嫩的苦菜蘸甜酱,细挑的野韭、山蒜卷煎饼,足可让人吃出浓郁的乡情和醉人的乡韵。

近年,香山所属的谭坊镇通过招商引资,对香山进行了综合开发,围山遍植了银杏、桃李,山坡栽植了火炬、枫树、栎树、槐树,山顶栽植了松柏,已经形成了四季有景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春天,桃花开、杏花落,草长莺飞,花香鸟语;夏天,桃熟杏红,绿树成荫,山风习习,香山成为一处天然氧吧和绿色空调;秋天,红叶遍山,灿若霞云,巍为壮观;冬日,则白雪皑皑,山舞银蛇,银装素裹。“山中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不管你何时登临,美丽的香山都会给你展现出美丽的神采,都会让你醉而忘返。

香山秀丽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香山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叫人叹为观止。

山上原有天齐、炉姑、麦姑等庙宇,规模宏伟。民国初年,土匪盘踞,此后,庙宇被附近农民焚毁。铜铸天齐神像迁于郑母,现收藏于青州市博物馆。董思恭所书“海岱中峙”庙匾流落香山山南的大十亩田村。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轴线,向前慢溯。伯益在香山写作《山海经》:相传,大禹治水的功臣伯益曾经在香山写作《山海经》。大禹治水,将天下分为九州,即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冀州、兖州、雍州、梁州。青州是九州之首,东夷文化于此滥觞。大约公元前30至26世纪,传说中的东夷太昊部族在古青州地域内活动,创造了最早的东夷文化。大禹治水的最大功臣是益,又称伯益,益是青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州长,所以公元前2070年开始,今日的青州被称为益都,即伯益的都城。

香山旅游宣传片配音青州小香山专题片解说词配音

禹原定传位于益,这就是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无奈,大禹的儿子启篡了位,“天下为公”终于成了“天下为家”,国天下成了家天下。益没办法,回到青州箕山(即香山)作《山海经》。北齐文宣帝为纪念益,公元556年在东阳城始设益都县,1127年移到南阳城。一直到1986年,今天的青州市一直叫益都县。1986年,撤县改市,始称青州市。青州在古代,它为郡、为部、为道、为路、为军、为府,不仅地域广大,且屡经变迁。《尚书·禹贡》:“海岱为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

“五帝”时代末期,传统东夷势力的代表是皋陶和伯益。皋陶死,众推伯益,而禹却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党羽和势力,最终启继承了联盟大酋长的职位。作为东夷少昊集团总代表且著称于古史的是伯益,其势力远远超过皋陶部。伯益部起源很早,祖居地在弥河流域,后来伯益族扩至潍淄流域,成为少昊后裔、山东东部东夷族的主体。伯益嬴姓,单名益,“伯”为后世所加诸侯之称。

伯益助禹治水有功,赐姓嬴氏,号伯益。《汉书?百官公卿表》存有益之名的古文,为燕子象形。另说为其名取义于燕之鸣声,即借用“嗌”字而来。以燕图腾名族,这是最清楚的一例。禹在位时,夷夏关系日趋紧张,《史记?夏本纪》载禹为“天子”10年,在继承人问题上与东夷部族发生冲突。《史记?夏本纪》载:“禹以天下授益,三年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阳”。箕山,即香山。

香山西侧有条河,叫洗耳河。司马迁《史记·许由传》记载: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而逃去,于是遁耕于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以河水洗耳,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其名声,污吾犊口!”于是牵犊上游饮之。

是说,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便逃到香山的脚下耕种隐居。许由不为利禄所动,怕脏了自己的耳朵,用河水洗耳朵。巢父怕脏了牛口,到上游让牛喝水。巢父、许由何其高洁,视名利如草芥,望名利若浮云,重操守如泰山,谨修身以自洁,这与当代有些人的追求真是判若云泥。“士不见于世”,巢父、许由以及伯夷、叔齐等人,以独有的风骨和个性魅力,被历代雅士贤达高山仰止,以至于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其流风余韵历代不绝,这种独特的隐逸现象成为文化史上的一道独到景观,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特有的文化气韵。

司马迁

关于巢父、许由隐退的箕山在全国有十来处,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四川等地。其中仅山东省就有好几处:青州市东50里的香山;费县东南50里;莒县东100里;潍县东50里;昌乐县首阳山以东3里。这些地方山的名字都叫箕山。

香山北侧,隋唐时期,有一条古老的驿道,东西走向,向东贯穿潍州(潍坊)、登州至大海,向西贯穿淄博、济南至长安。这条驿道“通□浦,导九河,远接□津”。浦,指入海口。九河,泛指黄河。津,指长安附近的要津渡口。2009年,香山北侧建成“花都大道”。东接潍坊,延伸可至登州,以至于大海。西接青州,延伸可至泰山,以至于西安古长安,暗合了古驿道,亦是古丝绸之路。聪明的今人和睿智的古人,于此暗合。

这条古驿道,向西穿越青州,经过淄川,一直向西延伸。想当年,在淄川这条古老的驿道旁边,清泉旁边,绿柳之下,蒲公松龄轻摇蒲扇,香茶待远客,坐听奇异事,让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从现存的唐朝中外主要交通图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条唐朝的官道,西起长安,经过洛阳,沿着黄河下游南岸东行,最后从登州直抵大海。在山东境内,它沿云门山、香山、孤山、浮烟山等以北的平坦地带,从青州经过潍州、密州、莱州等地,一直通往登州,是当时山东省境内横贯东西的唯一一条最重要的交通要道。

对于此道,物证尚存。这就是现存于昌乐县朱刘小学的《王义和造桥碑》。此碑距今1300多年,唐代碑刻,其碑文《王义和造桥记》,记载了唐武则天时期寿光人王义和出资修桥的善举,该碑碑文明确地记录了这条驿道,这条驿道也是桥址所在的道路,是隋唐以前的一条重要驿路。这条驿道经过香山北侧,向东经过昌乐县溎河。当时,溎河河水泛滥,人不可通行,王义河于是做善举造桥,被人传颂,并以碑文记之。

此桥现已经被埋在3米深的地下。桥为两孔,是滚水桥,遇上大雨滂沱、山洪泛滥的季节,大水可以漫桥而过,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车马通行。关于溎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孤竹君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兄长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后来兄弟二人在首阳山不期而遇,跪在一块大石头上相抱而哭。跪的时间长了,大石头上就印上了四个深深的膝盖窝。据说这四个膝盖窝至今还在呢。二人的泪水不断地淌下来,流到石窝里,就渐渐成了一条河,这就是跪河。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载:“首阳山,在山东昌乐县东20里,接潍县界,跪河出焉,一名凤山。”“跪河”后人讹作溎河。

古驿道

经过香山的这条古驿道,“都道题臻,众途辐凑,车马如水,冠盖若云”,是说这条官道连接都城长安和其它省会城市,通达众多的道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繁华喧闹。在这条官道的沿线,至今还有村名叫官路村,村里还有老宅被称为官屋,那是古代政府官员过往休息住宿的地方。传说清代刘墉一次回诸城老家,便是走的这条驿道,并曾在此住宿。那次适逢又有一行清朝官员路经此地,因见大门外高悬当朝宰相刘罗锅“清爱堂”的金丝灯笼,于是他们就全部呆在官屋院子里,不敢惊动刘大人。是夜大雪,清晨刘墉醒来,才发现满院子的官员都跪在地上,帽子上、衣服上落满了厚厚的白雪。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条官道至少在清代还在发挥着它的交通大动脉的作用,这种情况甚至一直延续到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即使在今天,它有的路段还在使用着。关于这条驿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物证,就是青州卫星空照图。在此图中,惊现这条古代国道。走向明显,清晰可辨。

香山南侧有个郑母村,有汉代经学大师郑玄墓,且一村两状元一侍郎,并有“四大御葬”。郑母地名来源于东汉经学大师郑玄。《齐乘》卷五云:“剧东旧葬地,即今益都府东五十里郑墓店也。因高密有郑公乡,土人讹为郑母云。”《山东通志·古迹》:“益都县,郑康成旧葬处,在县东四十里郑墓店。袁绍屯官渡,逼康成随军,不得已,载病至元城卒,葬于剧东,即今郑墓店也。”

郑玄病逝后,初葬剧东,就是今天的香山南侧的郑母村,后因墓坏,归葬故里,今高密市双羊镇郑公村,人们为他立祠,称郑公祠。郑母又设东郑、中郑、西郑三个村,郑玄旧葬处在西郑,当地老人尚能指出墓之所在位置。科举制度的中国,共出现了近800名状元,其中只有两个人同出一村,这两个人是王曾和赵秉忠,这个村就是郑母村。

“国宝”赵秉忠状元卷是隋唐科举制度以来全国仅存的一份状元卷,历经赵状元十三代子孙保存,至今完好无损,“八百状元唯一卷”,被称为“海内外孤本”,属国家一级文物,现存青州市博物馆。郑母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有宋代宰相王曾、明代状元赵秉忠、侍郎冀镧、元代将军董进,死后葬于原籍,均获皇帝诣封,史称“四大御葬”。

状元赵秉忠,有《山其山集》,其中山其山即为香山。

状元王曾,则是舞台上宋朝戏“王丞相”的原型。曾就读于松林书院(今青州一中),现存王曾读书台遗址。冀錬,明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人称冀侍郎。举进士后,先后在兴化县和长安县任知县,善于以孝悌教育民众,以道德为本教化民众。“冀侍郎智杀香山寺恶和尚”的传说还一直在当地流传。

香山附近以郑母村为代表的村子,人杰地灵,自古多圣贤,状元侍郎,贤达无数,有“斗米之官”之说。就是说这个地方能出一斗小米数量的官员,还有难以数计的贤达,以及聪明智慧的民众比比皆是。

聊斋志异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写到了香山的“异事”: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孝子》篇,写了香山南侧一个孝子周顺亭的故事。这是清朝时期蒲松龄先生采写于柳泉之侧的传说。原文开头说:“青州东香山之前,有周顺亭者,事母至孝。母股生巨疽,痛不可忍,昼夜嚬呻。周抚肌进药,至忘寝食。”

故事说香山之前,有一位叫周顺亭的人,非常孝敬母亲。他的母亲大腿上长了一个大疖子,痛得简直难以忍受,只能白天、黑夜里不停地呻吟。周顺亭不厌其烦地为母亲敷药、按摩,以致废寝忘食。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母亲的病痛还是不愈,周毫无办法、忧心忡忡。夜晚,死去的父亲托梦告诉他:“你母亲的疾病全在于你的孝心。但是,她的疮伤要用人的肌肉制成的药膏,敷在上面才能痊愈的。你光靠担忧还是不行的。”周醒来觉得很惊奇,连忙起床,用刀把自己的一块胁部的肉割下,却不觉得怎么痛。他又用布把伤口包扎好,鲜血也止住了。周把自己的肉制成药膏,然后敷在母亲的疮口中,其痛感马上消除了。

《孝子》篇,周顺亭割胁肉为母亲治病,演绎了一曲亲情、至孝、感恩的颂歌。蒲松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所著《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短篇小说集。当代文字大家郭沫若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香山秀美的容颜之后,在香山扑朔迷离的历史烟尘之后,还有着众多的神秘的神话传说。首先,关于香山的由来,就有个美好的传说。这就是“二郎神担山追太阳”的传说。话说当年夸父逐日,没有成功。夸父追赶太阳,喝光了大川大河,带的手杖化成了邓林,最终还是渴死了。到底,还是没有撵上太阳。

杨二郎杨戬自恃为神仙,又觉得自己神力无比,发力无边。与诸神打赌,说能肩挑二座大山也能追上太阳。诸神不信,杨二郎便拎起根扁担,赶早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挑起两座山,追着太阳飞跑。从东海一气跑到青州谭坊镇郑母村北,看看也快赶上了,天也快到中午了。抬头一看,太阳就在头顶,心中不禁十分高兴,便放下扁担稍作休息。

杨二郎觉得有点口渴,还有点硌脚,原来是鞋里有土,垫的脚怪不得劲儿,就停下来,放下担子,磕了磕鞋里的土。这土便堆成了山,这就是现在谭坊的香山。据说,原先因为有脚臭味儿,叫臭山呢。但是神仙留下的,不能称之为臭山,干脆叫香山得了。

香山的得名还有一个版本是:因为香山香火旺盛而称香山。山其山上每年的旧历三月三、四月八、九月九是山会庙火,总称香火会。香火,香火,叫顺了,山名也成了香山。

山会庙火时刻,方圆百里的人们就汇聚到这里。老人们烧香拜佛,孩子们拿着糖葫芦吃着,拿着五颜六色的欢喜台玩着,顺便去挖些山蒜,摘些野菜,听看山爷爷讲那些形形色色的传说。信男善女们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采些山菜野果,莫不自在。

杨二郎杨戬

还有一个香山金银洞的传说。据说,香山山后的山洞中有个神仙洞。里面有个石柜子,柜子里盛满了金银财宝。洞口封着,从没有人找到该洞口。要找到洞口,有个条件,只有十个儿子的人家才有可能找到。据说洞口有两扇石门,永远关着,说里面尽是金银财宝,金碾金磨,金蚕银蚕,金马驹银骡驹,拉着金碾压金豆子。谁若有福生十个儿子,可以得宝,故而有两句话说:“待要石门开,单等十儿来”。周围的人家无不垂涎三尺,人人都想发财,但谁也没有十个儿子。

在香山附近的一个村里,有这样一户人家,家里有九个儿子一个女儿。这年,女儿出了嫁。俗话说:一个女婿顶半个儿。这户人家的主人就想叫他女婿顶个儿子,想到香山去碰碰运气。老人越想越高兴,打定主意,招集儿子女婿商量,儿子个个满心欢喜。

父子们贪财心切,鸡叫等不到天明,第二天天不亮,老汉便叫起儿子女婿吃了早饭,带着口袋褡裢等物,由老人率领急匆匆来到香山。一大家人在香山转了好长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然找到了洞口。老人先焚香祷告后念“待要石门开,单等十儿来”。果然有灵,石门吱呀一声洞开。老头这时这个高兴呀,就率队进入洞里,果见珠宝满洞,金光闪闪,耀人眼目,十个“儿子”见财眼红,不管黄白,装了又装,谁也不甘落后,老人更是贪心不足,装满了口袋。还不足,看到石柜子里仍然还有满满的黄金珠宝。他们十个人使劲一块往外抬,但是只能抬得离开地就抬不动了。老头喊了声:“他姐夫使劲呀----”这下好,露馅了!石柜“啪嗒”一声落在了地上,再也抬不动了,柜子盖子也打不开了。

一时节,再也没人再也没条件找到山洞了。无尽的金银就藏在香山里啦,再也寻它不着,只等有缘人来了。“貔子成亲”的故事在当地更是传得神乎其神。以前,香山上动物很多。有很多洞穴,多是貔子洞。貔子,青州一带民间叫法,是一种动物,狐狸模样,神神怪怪的,人们可不敢冒犯它。中华大辞典上说:“貔子解释为黄鼬的方言叫法。”具体是黄鼬还是狐狸,不得而知,反正是这种神怪之物后来消失了。“貔子成亲”的故事在香山一带,在寿光纪台一带,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香山上有貔子,香山北有古纪国的点将台纪台(即现在的寿光市纪台),纪台上也貔子。

香山汉俑遗址

到了晚上,人们经常看到天上有些灯火,象流星一样飞来飞去。有一天,正是晚上,天气很热。香山周围的村里的老百姓都在村头乘凉,远远看去看到香山上灯火成群,接着灯火从天上向北面的纪台方向飞去。同时还听到“哇哇啦啦”的唢呐声和“哐哐当当”的锣鼓的声音,就象农村人娶新媳妇一样。大约一个小时后,又听到从北面纪台方向“哇哇啦啦”的唢呐声和“哐哐当当”的锣的声音传过来,越走越近,灯火比以前多了,人们才知道这是香山上的貔子和纪台上的貔子在成亲哩。

香山汉俑遗址被评为2006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香山北面7公里处有古代的纪国(现寿光市纪台镇),前后历时382年。公元前691年,纪侯纪季以酅邑(今临淄淄河东)入齐。公元前690年,纪侯不能屈己以服属齐,纪侯于夏“大去其国”,其国人分徙四处。今沂水县境内有纪王崮,也就是今天的著名旅游景点“天上王城”,传为纪王去国之后的处所。

纪季死后葬在了香山之阴,此墓在《青州市志》中有记载,又称“纪侯冢”或“纪季墓”。起初坟墓筑得很大,象小山一样,数百年来,岿然不动。后来,地面坟茔坍塌,难以查询具体位置。纪候冢的存在,让历代盗墓贼垂涎,然高超的设计,玄秘的机关,扑朔的方位,让它完好得保存下来了。

2006年6月3日,当地村民在“纪季墓”附近基建取土时,无意中掘出一个器物陪葬坑,发现了坑内埋藏有大量彩绘陶俑、陶器。这难道就是人们倍感神秘的纪侯冢吗?人们兴奋异常,拭目以待。然而随着开掘的深入,人们发现这是另外的一座豪华的汉墓,并不是记载中的纪季墓。陪葬如此奢华,那大量的彩绘陶俑,甚至可以和秦皇兵马俑媲美,可是它的主人又是谁呢?

2006年6月3日至8月15日,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和县市文物部门队经过60多天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香山汉墓陪葬坑的考古发掘工作。经过考古钻探,确定香山汉墓为“甲”字型大型土坑竖穴墓。陪葬坑位于墓葬的西北角,南北长7.3米、东西宽5.1米、深4米。坑内陶质遗物分别装在3个木箱内,分3层摞叠放置,最上面一箱置于坑南端。为了防潮,坑底事先铺有一层木炭,厚5-10厘米,木箱至于其上。陪葬坑中出土大量陶俑,数量达1000多件,另有数百件陶礼器及生活用器。陶俑种类丰富,造型各异,包括依仗俑、牺牲俑、家禽俑三类,具体有人、马、牛、羊、猪、狗、鸡等。此外还有大量的铁器,如戈、矛、剑、环首刀。铜器以与铁矛等配套的镦为主,数量在千件以上,另有少量的弩机、箭镞。

考古

人俑近800件,可分为骑俑、立俑。立俑有大、中、小三种,前两种皆男俑,后者为女俑和兵俑。人俑的衣冠服饰总的来看保存较好,服饰着色有紫、粉红、黄、粉青、黑色等,丰富多彩,其中骑俑的服饰最为鲜艳华丽。人俑形态逼真,面容清晰,五官、胡须、冠服细节等表现手法极具真实感和艺术性。如俑的冠帽带,有的是在俑下颌下处用紫褐色彩绘勾勒而成,有的则是用泥条粘贴在俑下巴上。女俑比较小巧,发髻宛然,身肢婀娜。俑头和身分别制作,小俑一般直接黏合成体,然后烧造,大俑多数分别烧造,然后用胶黏结起来。

陶马约350件,按形体的大小分为两种,较大的马一般与等级高的骑俑相配,其中配在陶车前的马是为高大健硕。马有枣红、白、黑、花等数种色彩,大多数彩绘保存较好,马具马饰一应俱全。鼻、眼、耳、尾等非常逼真。其制作方法也很有特点,是将头颈、四肢、与躯干分开制作,一部分烧前用泥黏合在一起。其中都有记号标记相配。

陶猪、牛、羊、狗、鸡约250件,大多分布于马和陶器的间隙中,除二层箱西北端有两排牛外,一般很少看出单独明确的排列。牛、羊肥硕,鸡有公鸡、母鸡,或卧或立,形态各异。

陶器种类丰富,数量多达600余件。包括鼎、盒、壶、钫、盘、盆、匜、尊、奁、卮、耳杯、簸箕、刀等,但残损较为严重,器表一般施彩绘,有朱、紫等色,组合成以云气为主的图案,大部分已剥落。鼎、壶、钫为仿铜器。盆下腹部施有绳纹。总体看陶器制作精巧细致,基本为泥质陶。

陶车发现2辆,位于底层箱南部,东西向排列,车前四马,中间两马驾辕。单辕有车衡及两轭。车毂、軎、辐条都作为插件与轮和轴相连。轴为铁质,陶质伏兔套在铁质车轴上。车厢内外皆施彩绘纹饰。

金属器均为明器。铁器主要有戈、矛、剑、环首刀等,锈蚀严重,数量大,形体较小,其中戈矛达1500余件,剑近300件,皆用纺织物包裹分成若干份放置在坑的南端,上面发现封泥,但已残碎,字迹不清。铜器主要有大小弩机、镞等,大多旋转在成捆的剑、戈、矛上。

陶马古董发掘考古

该坑内容庞杂,说明当初可能没有从容规划,显示出下葬时的局促和潦草。但坑内遗物仍有大体的分类,其摆放也有一定的规律。最上面的木箱放置的主要是陶壶、钫、樽类礼器。第二层箱西半部基本上都是东西成排的陶牛马。第三层箱最北端是1排南向小立俑,向南为4排东西向马及骑俑;再南为南北成排的马及骑俑;两陶车位于箱的最南端,一前一后东西向排列。

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的发掘是汉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坑内大量的各类陶、陶器金属模型兵器同坑分层埋葬实属罕见。同时,大量的马、人俑身上留有十分清晰艳丽的彩绘,表现出马具、马饰以及各种冠服、发髻的细节,为研究汉代的物质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从出土的陪葬品看,大部分器物上有彩绘,以红、白、紫等彩绘为主,纹饰以卷云纹、水波纹、平行带状纹为主。

出土的陶俑包括牺牲俑和兵马仪仗俑。马俑做工尤为精致,肢体比例准确匀称,大小不等,多数周身饰彩绘,披挂于马背上的彩绘马具,纹饰线条清晰流畅,精美异常,给人的直感为马具似皮革制品,实不可多得。骑马俑、立俑、牵马俑、侍女俑大小不一,冠饰、服饰亦有等级高低之分,但其面部均雕琢刻画生动,表现了当时工匠高超的雕塑绘画技巧。

这一批文物,价值非常珍贵。

首先是制作工艺精良,对于我们研究汉代陶制品的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比如,陶马、陶俑多为分模制作,即将俑头、俑身、手、脚分模制作后拼对,而马俑则是将马头、马身、马腿、马尾等分模制作后,并标刻着‘甲’、‘乙’、‘丙’、‘卯’等字样,烧制好后按照刻画的文字符号,分类用粘接材料进行对接后,再画彩绘。在马腿中,我们还发现有细小的圆洞贯通上下,应为脱范时为便于双手拿捏而插入的木棍,也更利于脱出范模。马的眼睛、鼻孔、嘴、牙齿等细部都是在脱模后的坯胎上,直接用竹刀雕琢的,故或张口长啸,或昂首侧目,或低头嘶鸣,各具神态。国内已发现的危山、狮子山、杨陵等汉代陶俑坑均为俑阵,像香山汉墓陪葬坑这种分层放置的方式并不多见。陶俑色彩鲜艳,做工精良,在全国亦属罕见,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据国内考古专家称,香山汉墓陪葬坑所出土的陶质文物数量巨大、种类齐全,尤其是陶马、陶俑彩绘保存鲜艳,绘画工艺精湛,目前国内外罕见。

香山旅游宣传片配音青州小香山专题片解说词配音

从墓葬地域形制及出土器物来看,该墓年代应属于汉前期,其墓主人是谁呢?据考证,墓主人为第一代菑川国王刘贤。刘贤,汉高祖刘邦之孙,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初封武城侯,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就藩菑川,在位共11年。墓主人为菑川国王刘贤。证据是:第一、从香山汉墓的历史、地理背景分析,此墓属西汉菑川国境内墓葬。第二、从文献记载看,墓主人系诸侯国王侯级别身份。第三、菑川国第一位王刘贤不仅死在自己封国内,且无子而葬,这与香山孤墓情形正好相合。

香山高仅189米,但因周围皆为平原,显得气势非凡。香山是菑川国都剧城正南方首先映入眼帘的山脉,实有该国第一山的特殊地位,如果不是剧城中的最显赫人物,是没有资格建墓于此的。菑川王刘贤死于自己封国内,这是推断他为墓主人的一个重要前提。汉制规定,诸侯王有封地者死后葬在封地内,便具备着安葬香山的可能性。

香山所在的谭坊镇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辖114个行政村,人口9.7万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胶济铁路、309国道、07028省道纵贯全境,毗邻济青、东红高速公路,是山东省中心镇、素有瓜菜之乡、林果名镇、状元故里的美誉。

1998年,海南客商在香山模拟苏州园林风格始建香山庄园。2009年又有客商斥资两亿在山南麓建设香山状元文化生态园。谭坊镇曾因出了王曾、赵秉忠两名状元而素有“状元故里”之称。工程开发总面积8平方公里。工程全方位绿化香山,栽种速生杨、芙蓉树、国槐、柿子树、核桃树、银杏树等乔木若干,营造景区外围绿色空间,改善景区宏观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特色。修建香山文化区、状元文化区以及文殊寺等配套设施。修建停车区、演艺区、香山文化区、状元文化区、餐饮区、购物区、文殊寺、香山塔或魁星楼、观海亭。开发建设温泉山庄、高效农业生产与科普、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农村生产与生活的体验、褔如东海碑林。

香山旅游宣传片配音青州小香山专题片解说词配音

香山文化优势明显,而且与江北第一大花卉景点黄楼万红花卉相邻,形成了以青州万红花卉、香山状元文化生态旅游、高档景观苗木观光区为主的旅游路线。香山南太平寺已经重修如初,状元生态园建设如火如荼。香山的复兴,就在今日!一个绿色的、人文的、文化的、历史的又是全新的香山正向我们走来!作者:山东李良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很赞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