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音案例 > 旅游专题片

解读沁河古村落群之沁河才子之乡旅游宣传片配音稿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23-06-29 11:51:25 阅读数:469人阅读

有人曾说,千里黄河,独富河套,沁河在端氏与润城之间总长度不过四十华里,千里沁河却把它所有的钟灵神卷与文运思才都毫不吝惜地集中赐予了这里,这片方圆几十里的土地上走出了一个个名震一时的才子,留下了一个个值得深究的传奇故事。

沁河古村落群

沁河古村落是庇佑才子们入世与出世的家园,沁河才子们又为这些村落带来了涌动千古的灵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恩明末乱世为后人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实物资料,使我们得以从倾注着人文情感与艺术追求的建筑与装饰中去解读沁河才子之乡。

从柳氏家族的河东遗泽到海会双塔边的十凤齐鸣,沁水、阳城两县昔日繁荣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沁河两岸耕读传家的才子们,阳城县明清之际"书馨四溢、旌旗一树"的十三个诗书世家中,这里就占到了七个。"郭峪三庄上下伏,秀才举人两千五",这是一句在当地家喻户晓的民谚,不仅是秀才举人,进士也层出不穷,坪上的刘东星,郭壁的韩范,窦庄的张氏父子,湘峪的孙家兄弟,砥洎城一城三进士,屯城一门三进士,皇城陈氏一门九进士,郭峪一村十五进士,不经意间,沁河才子们共同书写了一个在山西空前绝后的科举传奇。

民谚中的三庄,指的是上庄、中庄和下庄这三个紧密相连的村落,上庄的王氏家族一门五进士、六举人,"十凤齐鸣"中就有"两凤"出自王家,王国光更是成为沁河才子之乡的代表人物。

王国光,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在阳城、沁水一带,他是一位名声显赫的传奇人物,当地至今仍然流传着他为民、为官直至最后罢官的故事,有的民谚据说直接出自于他本人。王国光历任户部和吏部尚书,是张居正改革的得力助手,被誉为明代的理财家。由他编撰的《万历会计录》是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税制度改革的依据,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田赋的准则。

沁河古村落

这里是距离上庄不足十里的尉迟村,村名来自于唐代名将尉迟敬德曾流落于此的传说,村中建有全国唯一的尉迟敬德庙和敬德阁,村民们编织簸箕的传统手艺,据说也是来自于尉迟敬德。尉迟以赵姓为主,村中建有赵氏祠堂,在这个清代院落里,闪耀出沁河才子之乡最后的灵光,他,就是"山药蛋派"的领军人物赵树理。

赵树理出生在沁河边,长在沁河边,窦庄、端氏都留下过他求学的足迹。在赵树理的作品中,无论是《三里湾》还是《李有才板话》,我们都能体味到浓郁的晋东南民俗风情。建国后,赵树理还一度回到尉迟,带领乡亲父老修水库、开果园,村中的许多老人依然清晰的记得他的音容笑貌。

说赵树理是沁河才子之乡最后的灵光闪耀,也许有人并不赞同,因为在赵树理之前的晚清和民国以及在他之后,沁河流域也依然代有才人,从周村被誉为民国"山西第一才子"的郭象升,到下庄山西近代藏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杨兰阶,从端氏清末进士、民国行政院副院长贾景德,到上庄阎锡山的秘书樊次枫,从郭峪的近代教育家卫树模,到上伏以"实业救国"但却壮志未酬的栗润森,举不胜举,但是,相对于明末清初的鼎盛,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文化,衰落了。

沁河才子之乡,在地域上为什么会集中于这片方圆几十里的沁河两岸,在时间上为什么会突然崛起于明末,在明末清初辉煌一时,又迅速衰落于清代中期,的确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首先,仓廪足而知礼仪,沁河才子之乡的崛起与其雄厚的经济基础是分不开的。古商道的交通优势、由来已久的经商之风以及发达的煤、铁、盐、缫丝四大行业,使得这一地区的经济从元代以后迅速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富商巨贾,为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沁河

第二,得益于当地耕读传家、重视教育的传统。从现存古城堡、古村落、古民居的选址、规划布局、建筑理念、装饰艺术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文化追求与文化底蕴。文昌阁,是这一地区最常见的祠庙建筑之一。一些村落中,书院、私塾占据着村中仅次于祠堂的重要建筑。即便是在今日,我们从许多古民居的门匾、室内装饰的字画、条幅上,依然可以体会到昔日鼎盛的文风。

第三,相互间的扶持与提携。对于仍在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先行者成功的脚步激励着他们的壮志雄心,而一旦金榜题名,地域上的归属感、比邻而居的亲切感、千丝万缕的宗族、姻亲与友情关系,使得他们建立起密切的私交并较为容易在政治上保持相对一致的立场或达成某种默契,而这种关系,对于政治基础的坚实与仕途的发展必然有着很大的帮助。在万历四十一年孙居相与吏部朋党王大智的反复交锋中,张五典就是孙居相坚定的盟友,最终帮助孙居相取得了这场激烈政治斗争的胜利。户部尚书王国光与工部尚书刘东星二人的家乡相距不过三十华里,他们结为儿女亲家,对这两大家族的政治势力无疑是一种巩固。西文兴村柳氏民居内王国光题写的对联,说明这两个家族间同样有着深厚的私交。皇城的陈氏家族,历史上只是郭峪村的一员,这两个村庄之间血脉相承的联系必然是难以割舍。值得一提的是,陈廷敬的夫人,也是王国光的玄孙女。

除了以上三点主要原因外,我们还可以列举出一堆次要条件和因素,但是,所有这一切仍然无法做出圆满的解释,许多疑惑始终困扰着我们挥之不去。

在与村民们的探讨中,他们无一例外的提到了风水。从历山名人才子松的传说到湘峪"十山九扭头,辈辈出诸侯"的民谚,再结合这些村落、民居、坟茔在选址上无一例外地重视,风水楼、风水影壁的广泛应用,使他们相信这其中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但是,这种力量为什么没能使沁河才子之乡长盛不衰呢?

采矿禁令

清初的采矿禁令、古商道的废弃以及持续的社会动荡带来的经济衰退、官宦子弟们在学业与意志上的颓败、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现代教育的发展……这些原因同样难以圆满解释沁河才子乡在短暂辉煌后有如流星坠地般的迅速衰落。或许,"巧合"二字,将是我们最后的托辞。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沁河古村落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沁河才子们也早已远去,比古村落的颓败更让人担心的是,诗书传家的风气一旦发生断层,祖先的文化成就、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就会变成虚无缥缈的东西,后人将无法理解也无法传承。在这样的担忧之中,我们走进了一户户普通的沁河人家,他们的厅堂里,没有豪华的家俱,没有大红大绿的年画,有的只是平凡与简朴,以及这些已经微微泛黄但却依旧充满睿智与人生哲理的中堂与对联,这一刻,我们相信,沁河古村落文风鼎盛的岁月虽然已经随着沁河的碧波远去,但文化的传统依然保持,沁河古村落的再次兴盛,将不只是遥远的梦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很赞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