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专题片解说词宣传片配音
这位老人叫黄莲凤,(字幕:临江镇扁山村 )14岁就开始跟母亲学剪纸,是远近闻名的剪花嫂,一把剪刀伴随她度过77个春秋,今年刚刚度过92岁寿辰,然而这位老寿星在浦城民间剪纸的历史中,却还只是个小字辈……
其实,浦城的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将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西晋时,北方的剪纸手艺随中原士族入浦定居传到浦城。(字幕:仙霞关)并使得浦城的先民们喜爱,经千年传承已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生产、生活活动。清道光二十三年,寓居浦城的文学家梁章钜亦倡导并加以弘扬。他对浦城民间剪纸极有兴趣,特作《代吉祥说》,记叙了浦城当时剪纸盛况。他身体力行,“杂取吉祥喜事,剪作花样十六纸,分赠各家”。全家人在他的带动下均深爱剪纸,儿媳、儿媳的姐姐、长女、三女都沉浸在剪纸的乐趣中,他们边剪纸边吟诗唱和。还成立了“惜字纸会”,将散落在民间、各自为零的群体加以整合。(字幕:梁章钜《归田琐记》中有诗云:巾帼犹分惜字忙,可知此事系天良。灵心慧婉雕镂出,普作山城妙吉祥)由此,浦城民间剪纸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高雅,更富内涵。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的浦城,置县距今已有1800多年,中原文明与闽越文化的不断交融,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采访:梅研究员)
我们福建博物院这剪纸陈列里面,就选了浦城最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象这些福禄寿喜就表现了浦城的剪纸特色,浦城的剪纸特色,是画中有字,字中有画,这幅作品,就非常典型,福禄寿是字,当中是凤凰是画,这意义是非常深刻的,可以深刻反映出浦城剪纸文化的特点。
历史上,这里森林茂密、物产丰富,人们生活殷实,每逢婚嫁喜庆,建屋上梁、乔迁新居、各种节日等等,都要办酒设宴,赠送礼品。为了衬托喜庆气氛,所赠礼品都要用剪纸作品加以装饰。每到过年都有烧年纸祭祖的习俗。在这一传统的祭祀典礼上,添上这小小的纸花,使肃穆中透露出缕缕温馨。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要贴满各式窗花,一家一户是一个小剪纸展览,一村一乡就是一个艺术世界。
浦城民间剪纸,俗称花样。祖辈流传的古老花样,依然代代相传并使用。剪纸工艺采用传统墨蜡拓花样;纸捻固定;传统剪法剪出。母传女,婆传媳,邻里串门,走亲访友,互相交换,剪纸花样就这样传承下来了。
(字幕:舞蹈《剪花女》)
剪纸艺术犹如一株春滕,古老而长青,它的实用性、普及性、艺术性,成了人们的精神依托。这是他们丰衣足食、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谷仓、大门)。这是他们吟诵生命、赞美生活的情感源泉;(蛋花等),浦城剪纸作品主题鲜明:麒麟送子、观音送子是人们对延续后代的一种祝福;石榴、南瓜、莲蓬是对多子多福的一种寓意,鸳鸯、蝴蝶、并蒂花卉则是对永恒爱情的一种赞美;喜鹊的报喜、牡丹的富贵、松鹤的长寿;青果、桔子、象征清清吉吉,白菜则象征清清白白,花瓶的平平安安,双鱼的年年有余,鱼水交融,雄鸡报晓,瓜果蔬菜,这些寻常百性喜闻乐见的题材一经这一双双巧手的剪雕,便生机盎然,寓意深长。
浦城剪纸其特色为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如福禄寿喜,这些单字纹样中都剪上吉祥语言;鱼跃龙门,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夫妻谐老、举案齐眉、永结秦晋、琴瑟和鸣等等。
剪纸材质之轻与所承载的内容之重,彰显着剪纸艺术的魅力。
在浦城19个乡镇、街道,大多数妇女都有这样一本剪花样的书本,夹着许多花样,有刺绣样品、窗花样品、礼品花样、祭祀花样、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如果说,浦城是文人辈出,梦笔生花的故乡,那么,浦城剪纸艺术则是锦上添花了。
这是虔诚的祈福;这是真情的流露;这是珍藏的记忆;这是才华的彰显。项菊英是浦城民间剪纸的领军人物(1924年-2004年、照片)剪纸70多年,享誉八闽。她的剪纸以精美、细腻见长,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民间剪纸大奖赛,并被省博物院、省艺术馆收藏及展出;《如意》、《四喜临门》、《吉祥如意》、《白发齐眉》、《双狮戏珠》等是她的传世之作。斯人已逝,但她的剪纸作品依然熠熠生辉;
(字幕:项菊英)
周凤仪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10多岁迷上剪纸后,从此放不下心爱的剪刀,她的作品秀媚纤巧、细腻华丽,以花鸟为题材的作品是她的挚爱。作品《福·禄·寿·喜》、《鱼莲花篮》、《喜鹊登梅》等被福建省博物院收藏。
(字幕:周凤仪74岁)
在林海苍茫的匡山脚下,更是聚集着一批剪纸好手。富岭马家庄的林平翠,10岁开始剪纸,(同期声:我跟80多岁的老邻居学的)作品题材广泛,人物花卉动物均可入剪,信手拈来,作品收藏十分丰富,并把手艺传给女儿、孙子和邻里,作品《满园春色》入选届中国民族民间剪纸艺术大奖赛,《福禄寿喜》、《凤》、《龙》等四幅作品入选闽浙赣皖四省四市第三届民间艺术节书画作品展;《牡丹》、《凤凰嬉戏》被省博物院收藏;许多作品被海内外广为收藏;
(字幕:林平翠56岁)
杨彩荷12岁跟奶奶学习剪纸,如今已剪了60多年,(同期声:我跟我奶奶学,我的外婆、奶奶都会做的。)作品文雅秀气,造型逼真,曾参加全国展出,被省博物院收藏。作品《十二生肖》《双凤图》入选闽浙赣皖四省四市第三届民间艺术节书画作品展;代表作有《麒麟送子》、《张果老》、《凤求凰》等;杨彩荷育有7女、个个都是剪纸好手;
(字幕:杨彩荷76岁)
仙阳镇是中原入闽第一镇,这块福建省最早开发的土地,以文化昌明,人才荟萃著称。马梅盛12岁跟母亲学习剪纸,现如今也是浦城民间剪纸的老资格了,作品《状元及第》、《荣华富贵》、《缠枝牡丹》、《和合二圣》等被省博物院收藏,把剪纸作为自己的终身爱好,几十年从未间断;
(字幕:马梅盛,仙阳早田人,75岁)
龚淑云的主要作品《双栖图》、《剪纸花》均被《福建日报》刊载,她做梦也没想到,她的信手之作能登上大雅之堂;
(字幕:龚淑云74岁)
王新妹从小跟母亲学习剪纸,有很高的构图技巧,布局新颖,传承了大量的剪纸作品,并把手艺传给了女儿和儿媳;《平安福寿》、《双鱼双全》、《金玉有余》等作品,都体现了她剪纸的风格;
(字幕:王新妹75岁)
吴泽平是浦城电力公司的职工,七尺男儿的心灵手巧,一点也不逊于纤纤女子,上小学时跟外婆学习剪纸,30年从未间断,在继承民间剪纸花样的基础上有创新,作品曾多次在全省工艺制作大奖赛上获奖,曾获“福建省青年民间工艺能手”称号;《迎回归》、《东方之珠》、《麒麟》等是原始创作手法与现代内容相结合的体现;《丹桂图》作为礼品赠与香港福建商会。
(字幕:吴泽平)
一把普通的剪刀,几张普通的红纸,在她们手中,变幻出线条纤细、富有节奏的艺术形象,变幻出形态各异的村姑秀女,变幻出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活脱生动的花鸟虫鱼。
早在1955年,浦城县文化馆就在城关收集一批送省参展;1959年,又在九牧乡和富岭镇里源村收集到千余种,选出其中的400多种送省群众艺术馆,省外贸部门从中复制部分外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浦城民间剪纸得到相关部门有识之士的重视。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民族民间剪纸大奖赛上,浦城有15件作品参展;同年在福州举行的“浦城、柘荣、漳浦民间剪纸展览”,浦城有168幅作品参展;数十件作品分别参加了福建省农民画展、农家乐奔小康系列活动并获奖;1992年及2004年,浦城剪纸作品随“福建民间美术展”走出国门,远赴菲律宾、埃及等国家展出。
(采访:省艺术馆吴馆长)
三省交界,经济并不是很发达,但是剪纸以及其它的民间艺术作为百姓当中,已经成为一个亮点,近几年我带了一团队先后到埃及、乌兹别克思坦以及一些东南亚的国家进行办展,在展览的过程当中,他们对福建的剪纸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包括浦城的剪纸。浦城民间剪纸艺术异彩纷呈,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这种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承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迫在眉睫的课题。先人留下这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必将化为历史的遗韵,在后辈子孙流淌的血液里吟唱,古老的艺术后继有人;
这是一堂乡村小学的普通美术课,你看,他们剪得多开心啊!因为这位美术老师他也是一位剪纸爱好者。在全县19个乡镇及小学,已将剪纸列入第二课堂。[原声]我宣布,我们中国丹桂之乡福建·浦城第三届民间剪纸大赛现在开始。为这些乡村剪花女提供一个交流技艺、展示才华的平台。她们把洋溢的激情和美好的向往凝聚在一双巧手之中,金剪到处一张红纸就成了艺术的精灵。谱写的是民间艺术史中一曲无声的乐章。
2005年《浦城民间剪纸》一书由浦城县文化馆馆长吴卫东经过26年的收集整理,从上万幅作品中精心挑选出200幅富有传统韵味的作品收集成册,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欣然作序,称:浦城民间剪纸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
(采访:吴卫东)
这本书的出版是我们县委、县政府保护、传承、发展民间剪纸举措之一,这仅仅是开始。浦城县委、县政府已将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发展浦城民间剪纸列入全县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并作为重点文化项目来抓。
(字幕:民间剪纸的保护与发展列入县“十一五”发展规划,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史料详尽的140余人的浦城民间剪纸艺人档案已经建成;这朵古老的民族艺术之葩,世世代代源源不断地向世人展露着它娇嫩的容颜,保护、培育这朵奇葩让它开出鲜艳的花、结出壮美的果,是今天有民族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美从土中生,美从民间来,愿浦城民间剪纸艺术深深植根于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走出深闺、走出乡野、走出山城,走向世界,以其独特的韵味,融入我们源远流长的伟大的民族文化的艺术长廊,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定然会向世人绽放出奇异的光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明清历史故宫宣传片解说词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