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专题片解说词宣传片配音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乡村与城市,正经历着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在茫茫南海之滨,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乍暖还寒的南粤大地,率先唱响了春天的故事。世界的目光聚焦于广东这方充满生机的热土上,改革开放,这一深刻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宏伟诗篇,在珠江两岸写下了最初的一笔。面对日新月异、蓬勃向上的广东经济,各级各类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为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管理干部,成为时代的要求。
1984年早春时节,一封来自广东省农业经营管理干部学校的请示函,摆在了时任省农委经管处处长的贝杨面前。1985年9月10日,对于中国的每一个教师,这一天非同寻常,因为他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节日——教师节。然而,对于当时广东省农业经营管理干部学校和省农业科技干部进修班的师生们来说,这一天更是一个有着历史意义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在这两所成人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1986年3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审定备案,一所以培养农业管理与科技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成人高等学府,在广州天河的五山高校区正式挂牌。今天的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从此迈出了它的第一步。2010年9月10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迎来了第26个教师节。
在一片祝福和寄语声中,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两千多名2010级新生,将在这里翻开他们人生中崭新的一页,开始一段曾经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又是一个秋风送爽的季节,又是一个放飞希望的9月。25年前的金秋时节,70多名来自全省农业一线的基层管理者,沿着蜿蜒曲折的田园小道,怀揣着各自的人生理想,跨进了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的大门。
然而映入他们眼帘的,竟是一个不到20000平方米的院区,除了3栋普通楼房,似乎再也找不到其它教学和生活设施。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这一切都定格在了他们的想象与期待之中。1个大专学历专业, 70多名学生以及一支不足60人的教职工队伍。刚刚起步的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就在如此薄弱的家底上,开始了它艰难的创业之旅。条件艰苦、设施简陋,并没有改变学子们的求知热情。正是这种环境,激发了他们“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铸就了一种“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
1990年,广东省农村会计函授学校从省农委下放并入学院,从此,学院形成了集大专学历教育、中专学历教育以及干部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办学格局。然而,随着国家成人教育的普及以及管理队伍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生源的短缺,逐渐成为学院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1992年,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南粤大地。这一年的1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踏上了南巡的列车。南国的春天就这样早早来到了,而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春天,也伴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和煦春风悄然而至
“南巡讲话”进一步稳定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局面,加快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步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成人高校的办学要求,学院决策层把握机遇,拓宽视野,把大专教育的生源范围扩大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更加广大的村镇。与此同时,学院不失时机地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的良好契机,面向全国举办干部短期培训班;此外,将农业会计函授学校的面授点辐射到全省100多个市县区。使学院迅速走出了生源危机与经济窘迫的困境。
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学院加快了校园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9月,一座集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于一体的教学大楼,承载着历届师生们期盼的目光,终于在五山校区的白石岗上落成并投入使用。此后,行政办公楼、宿舍、干训楼、食堂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学院教学与生活条件由此得到了根本改善,学院建设从此迈入了一条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世纪之交,年轻的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迎来了建院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自1999年到2006年短短7年内,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以它特有的竞争优势,已经占据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005年11月7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他再次强调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就在这一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在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并在白云区石井街增建新校区。2006年4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学院正式转制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了由成人高校向普通高校的跨越。2009年12月30日,根据广东省政府2008年第97号文件决定,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划转移交签字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学院正式从省农业厅划转至教育厅。
今天的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已经形成了以白云石井为主校区、天河五山与天河凤凰为分校区 “一校三区”的校园格局。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农业、都市园林园艺、应用生物技术、高新技术、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领域,学院目前开设了22个专业,分设环境艺术系、生物技术系、商贸系、财经系、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外语系,以及思政部等8个教学系部。
目前,学院全日制高职在校生已达7200多人,分别来自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四川、重庆、河南、安徽、贵州、云南、山西、甘肃、内蒙古等12个省市区。25年的办学历程,锻造了学院雄厚的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精良、治学严谨的教学科研队伍。在362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20 %;中级职称占34%,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81人。
25年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为发展中的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现代化的综合大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组成了校园建筑的主旋律;各种造型的校园景观点缀其间,形成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彰显着校园丰富的文化内涵。绿草茵茵的足球运动场与朱红鲜艳的塑胶田径跑道交相辉映,为校园增添了和谐与阳光、运动与活力的色彩。设施完善、整洁卫生的学生公寓,为莘莘学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营造了一个舒适宁静的生活空间。学院图书馆是“广东网络图书馆”成员单位之一。目前,纸质图书藏书量已经从2006年的8万册,增加到了现在的36.5万册。电子阅览室与校园信息化网络的建设,满足了现代化教学、实训、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等需要。目前,学院图书馆电子图书拥有量已达2311GB。
白云石井校区拥有19000平方米设备先进的实训大楼;三个校区拥有各类实验室、实训室近100个。学院有着国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智能园艺温室,是广东省人大议案项目。 2008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广东高等职业教育“省级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并列为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了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临床诊疗技术能力,2009年,学院组建了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动物医院。目前,该医院已成为教学实习与服务社会的重要实训基地。
学院白云石井校区与天河五山校区食堂双双获得了广东省高校食堂标准化建设“优秀食堂”称号,被广州市卫生局评为“食品卫生信誉度A级单位”,并授予“高校食堂示范单位”称号。由李容根副省长任名誉会长、省农业厅主管、挂靠学院的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积极为广东“三农”服务。该学会于2005年被广东省民政厅授予“全省先进民间组织”称号;2008年,荣获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改革开放30年广东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奖”。
学院与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南方农村》杂志,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先后被评为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农经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农业期刊”。2005年,杂志社荣获“全国科普先进集体”称号。作为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学院继续教育部在承担广西扶贫管理干部培训任务的同时,面向全省开展农口部门干部培训工作。25年来,学院举办各类培训班640多期,培训人数达43000多人次,深受各市县基层农口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好评。隶属学院的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位于天河凤凰校区,是全国三家省级家禽专业研究所之一。拥有家禽遗传育种、饲料与营养、家禽疫病防治、特禽研究与开发、家禽产品深加工、水禽研究与开发等6个研究室和实训室,致力于教学服务、家禽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其开发产品已推广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
目前,天河凤凰校区是我院“产学研”、“教科农”的重要基地,为校、所、企三方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从而做到“校中有研、研中有产、产中有学”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打造一支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提供了用武之地。25年来,学院面向政府、企业与农村基层,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产学研工作卓有成效。迄今为止,学院已承担国家级、省级有关重要课题83项,获国家、省及有关部门颁发的重要成果奖180项。形成了集高等职业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干部继续教育、科技研究与成果转化推广于一体的办学格局。
2010年11月12日,亚运圣火在海心沙冉冉升起,广州迎来了举世瞩目的第16届亚运会。学院近2000名学生投身到亚运会的志愿服务之中,对他们来说,能够参与这场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既是一生的骄傲,也是对他们综合素质与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砺志修德,强能善技。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方向。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学院深化专业改革、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各专业分别成立了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使学院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培养出具备“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现代职业素质的学生。学院注重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训的有机衔接与融通。近几年来,学院与100多家大型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努力破解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难题。
2009年5月,广东省8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聚首学院白云石井校区,共签校企合作协议、共谋校企双赢发展大计。省农业厅谢悦新厅长、刘金生副厅长、程萍副厅长和省教育厅叶小山副厅长亲自莅临现场指导工作。依托广大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综合素质高、职业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强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7%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步推行“双证书”制度,为学生提供了30多种职业技术资格的培训、考试与认证。以学生为主体的28个专业社团,在学院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省市各类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社团活动成为提升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
2009年11月30日,国内茶艺界备受关注的“2009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在琶洲会展中心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由学院环境艺术系选送的“粤海茶情和谐飘香”表演队以及“茶言西关”表演队,在27支参赛茶艺表演队中脱颖而出,包揽了本届大赛团体赛的全部金奖。
2010年11月12日,应广州亚组委的邀请,学院90多名志愿者,在亚运会青年营驻地,为远道而来的各国青年代表,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茶文化”主题体验活动。别具特色的岭南茶文化,赢得了来自亚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152名青年精英的高度赞赏。
2010年11月20日上午,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在省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亲临荔湾区荔枝湾视察了我院亚运志愿服务特色团建成果,亲切慰问了我院亚运城市志愿者。他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我院志愿者表演的茶艺、花艺两项特色志愿服务,并亲切地寄语志愿者:你们辛苦了!要好好努力加油,亚运一定会因你们而更精彩。校园文化,代表了一所学院独特的气质,也是促进院风、教风和学风健康向上的深厚土壤。25年来,富于时代气息与科贸特色的校园文化,经过一代代科贸人的精心打造,正在得到不断充实与光大。妙趣横生的缤纷社团活动月,紧张激烈的专业技能竞赛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了一个生动活跃的文化学术氛围。2008年5月,学院举办的首届茶文化艺术节,被广东电视台时尚频道《茶天下》栏目以全程报道的形式推上了荧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2010年6月20日晚,一场“以茶论道”的周末讲坛开始启动,这是学院为打造精品校园社团文化而推出的一项校园文化品牌项目——科贸茗谈。活动通过院内外专家学者与现场师生边品茶边交流学术话题的形式,在传统文化、时政评论、心理辅导、校友风采、师德建设以及高职理念创新等多方面展开讨论,以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既是竞技场上体能的较量,也是团队之间竞争力与凝聚力的比拼,更是集中展示全体科贸人“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精神风貌的一大窗口。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脉搏,25年来,学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探索中,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2009年12月29日, 2009年度“感动校园十大学子”颁奖晚会在白云石井校区礼堂隆重举行。中共十七大主席团成员、全国劳模贾东亮,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得主赵广军应邀出席了颁奖晚会。两个“感动广东人物”言传身教,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自2008年起,每年一次的“感动校园十大学子”评选活动,激发了科贸学子“在逆境中崛起、在忧患中奋进、在辉煌中卓越”的进取精神。发现感动、传承感动、学习感动,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又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25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在学院层出不穷。区胜祥、夏增权、廖娟妹、戴馥心、潘伟洪、何敏等一大批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优秀骨干,先后被授予“南粤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作为我国茶叶科研行业的资深专家,环境艺术系伍锡岳研究员,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已整整30年。30年来,他先后获得省、部科技成果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1998年,他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09年9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5年来,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在校园蔚然成风。从汶川到玉树,每当灾难来临之时,科贸人总是心系灾区,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从学校到社会,每当有人身处困境,科贸人总是慷慨相助,无怨无悔地献出爱心。近几年,以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为契机,以“十百千万”干部驻村工作为平台,学院派出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深入广宁县,开展农业科技下乡和“城乡基层党支部结对子互助”活动,成效显著。2009年,我院被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今天,母校是我们的骄傲,明天,我们将成为母校的荣光。毕业生,是学院一切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而校友则是高校教学质量最好试金石。桃李竞芬芳,硕果满天下。建院25年来,学院累计已为社会输送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达65090人,从他们中间走出了一大批专业技术能手和高级管理人才,其中有的成为企业精英,有的已经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学院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25年来,省委省政府任仲夷、林若、朱森林、卢瑞华、郭荣昌、杜瑞芝、凌伯棠、欧广源、李容根等历任领导同志都曾先后莅临我院指导或题词勉励,对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寄予了厚望。25岁,标志着人生将走向成熟;25岁的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在高校林立的当今世界,恰如翩翩一少年。面对中国高等教育千帆竞发的局面,学院决策层未雨绸缪,提出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农业与生物技术为特色,引领广东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学院的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机遇期。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广东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因此,农业生物与食品生物等高技能人才将供不应求,这给学院更好更快地培养农业与应用生物类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这是一所朝气蓬勃的学院,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这里薪火相继、弦歌不绝;这是一所与时俱进的学院,团结进取的领导集体在这里不懈求索、科学决策;这是一所融洽和谐的学院,务实敬业的教职工在这里无私奉献、辛勤耕耘;这是一所蓄势待发的学院,别具一格的特色在这里生根发芽、凝练绽放。这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这是一幅由历届莘莘学子共同描绘的历史画卷。沐浴着时代发展的阳光和雨露,在广东这方创造出改革开放辉煌历史的沃土上,在百花争艳的高等教育园地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这株奇葩,必将不断超越自我,绽放出更加绚丽灿烂的光芒!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