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音案例 > 教育专题片

静宁县教育发展专题片配音文稿宣传片解说词配音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22-11-11 10:22:52 阅读数:576人阅读

静宁,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块热土也曾是女娲诞生之地,千百年来,这里蕴育出了很多优秀的羲皇子孙,从古及今,廉能之吏,饱学之士,干练之才,代不乏人。静宁,是一块山丘土地。境内十年九旱,自然条件严酷。当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曾路过静宁,看到遍地疮痍,民不聊生的情景,叹道“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感叹。就是在这块苦甲天下的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静宁人踏实苦干,锐意进取,促进了全县经济和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就是在这块充满活力、希望的黄土地上,坚强不息的静宁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谱写了静宁教育辉煌灿烂的诗篇。

领导决策篇

静宁县教育发展专题片配音文稿宣传片解说词配音

改革需要大气魄,开放呼唤大手笔。发展企盼大格局,创新铸就大辉煌。思路决定出路。由“教育立县”到“科教兴县”战略的提出,在全县经济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县委、县政府都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教育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引领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进入新时期,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优化思路,提出了 “尊重规律、强化职能、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总体思路和“加强小学、巩固初中、完善高中、发展职教”的工作主线,教育事业在调整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提高!

2008年,县委书记宋全科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响亮提出了“科学加五苦,创新争一流”的静宁教育精神,并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明确了“六教四化”的奋斗目标,静宁人民将朝着这个目标把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自恢复高考以来,有3.97万名学子升入大中专院校,仅2000年到2008年,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8万名,静宁的孩子遍布全国各地,有许多学子跻身于国外著名高等学府。静宁教育的丰硕成果,印证了一个国扶贫困县的教育神话。

正是因为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紧紧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才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开创了教育工作的新局面,静宁县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扫盲先进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等殊荣,获省、市表彰奖励达40多次。

设施建设篇

设施建设篇

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排危建校和设施改善,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穷县办大教育,经费是关键。县上从创新完善投资机制入手,先后探索建立了争取项目、县上配套、学校自筹、银行贷款、工队垫资、个人投资的筹资机制。

按照县上的总体部署,县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调整和强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的实施意见》和《静宁县义务教育事业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细则》,下放学校基建管理权限,鼓励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了全县排危建校的步伐。2002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排危建校资金2亿元,新建改建校舍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标准化小学177所,使标准化小学达到260所,占全县完全小学总数的75.8%。

2002年以来,全县共投资8800多万元用于高中建设,按照“一扩二建三配套”的建设思路,建成教学楼、实验楼、公寓楼、宿办楼27幢,面积达12.5万平方米,形成了“抢抓机遇,校校建设,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5.12汶川地震对静宁校舍造成严重损失,全县受灾学校163所。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灾后重建工程,在重建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多方筹资1396万元,重建学校83所,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2008年,全县排危建校及灾后重建共计130所,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779万元,消除D级危房3.3万平方米,在静宁建校史上树起了新的里程碑。

信息化时代带来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用鼠标将山里山外的世界链接,是静宁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顺势有为的抉择,做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决策,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用于信息化建设。2002年以来,静宁先后被列为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县、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县,实现了全县教育信息化全覆盖。建成了“静宁教育信息网”,所有高中和县直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初中校校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完全小学以上校校拥有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全县拥有计算机达4600台。 

山里的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全国最优质教育资源,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营造的视听新感受,引发了又一次教育创新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为静宁的教师和学子打开了更为广阔绚丽的视窗,成为教育质量的又一个增长点,为静宁教育的腾飞插上了坚强有力的金翅膀。

教育管理篇

教育管理篇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需要,静宁县树立了教育管理新理念,确立了新的管理体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机制是动力,制度是保障。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和高考表彰大会。县教育局狠抓落实,不断修订完善责任目标制度,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全县教育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格局。

为了落实国家“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从2004年开始,县上将乡镇中心小学办成全乡的资源中心、教研中心和培训中心,加强了对全县小学的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2008年,撤销乡镇教委成立乡镇教育办公室,进一步落实了小学教育管理的责任。下大决心调整城区学校布局结构,将静宁一中、静宁二中改办为独立高中,创办德顺小学,严格控制小学班额,均衡城乡教育资源,从根本上优化了全县学校布局。

县教育局先后制定了《静宁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评估方案》、《静宁县学校各类事故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等制度,规范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为了更好地发挥校长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县教育局要求校长必须带课、带好课,成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使校长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领导者、推动者和示范者。

督导评估是规范教育行为的助推器。县上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分片督导”的思路,充实壮大了督导队伍,2007年,一次性增加专职督导人员32人。教育督导团坚持每年两次对全县所有学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式的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活动,推进了依法治教,提升了办学层次。

队伍建设篇

队伍建设篇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群体,是教育赖以发展的内生动力。造就一支忠诚、热爱、奉献,师德、师能、师技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静宁县结合UNDP/403项目、中欧项目等师资培训项目的实施,建起了县、乡、村三级资源中心374个,积极探索构建了“一机、两翼、三轮驱动”的培训体系和“大烩菜、拼盘菜、自助餐、特色菜”四步走的培训模式,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培训教师的有效路子,得到了国家项目办和国际专家的充分肯定。

在立足自培、内涵提高的同时,静宁县注重人力资源的引进。2002年以来,共签约、考录教师1900名,其中为高中签约引进优秀本科生291名,大大缓解了高中规模扩大后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为了真正把教师业务培训落到实处,县上采取“以考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的措施,加强校本培训,组织全县性的教师业务考试,强制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育科研篇

教育科研篇

质量要提升,教研是先导。静宁县将提高教育科研含量作为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成立了静宁县教育学会,教育学会分学科设立13个研究会,吸收500多名县级以上先进教师为会员。在各高中成立了教研中心和电教中心,使县教科所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得到延伸,构建了全县教育教学研究网络。教研要抓实,平台是关键。静宁县教育学会是中国教育管理学会的会员单位。学会会刊《教育观察》、《高中教育论坛》、《静宁初中教研》、《静宁小学教育》以及静宁中小学优质课堂实录等,成为各层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研讨交流的平台。

“上挂下延,外引内联”。由教育学会选派各学科理事长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会,选派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静宁举办专题讲座,各学科标兵深入乡校现身说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 “换脑富脑,更新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后,静宁县作为首批新课程改革试点县,在各级各类学校又一次掀起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高潮,通过开展优化课堂教学年,开发校本课程等措施,使教育科研所带来的潜在效益正在日益凸显。

教育成果篇

教育成果篇

高蹈宏阔的发展历程,开创了新时期静宁教育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普职成幼特,各种教育品类齐全,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总量翻番,职成教育规模突破,是静宁教育的独特风格。静宁一中晋升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成纪、威戎、甘沟中学晋升为平凉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静宁一中、静宁二中相继成为独立高中。县职教中心跻身国家重点职业中专行列。幼特教事业长足发展,各类学校办学层次不断提升。

静宁,这块贫瘠的土地,孕育了一枝绚丽的教育之花;静宁教育,也以丰硕的成果反哺了这块贫瘠的热土。教育是静宁的自豪,是教育培养了全县的各级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他们已经成为静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中坚力量;教育是静宁的骄傲,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为各类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3万多人,他们将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代表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中教育,一年一大步,届届占鳌头。2004年与2000年相比,实现了校园占地、校舍建筑面积、在校生人数和普通本科上线人数的“四个翻番”。

2005年,平凉市委领导将静宁教育在全市所占的比重概括为“五四三二一”:总人口占全市的1/5,在校学生占1/4,参加高考学生占1/3,普本上线人数占1/2,高考多年来一直居平凉市第一。

2006年,普本上线1648人,实现了普本上线人数、上线率、重本上线人数、上线率、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本科上线净增人数“六个全市第一”。

2005、2006年,平凉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在静宁召开高中素质教育暨高考表彰现场会。光明日报、甘肃日报分别报道了静宁高中教育的发展。静宁成为享誉陇上的全省高考状元县。

教学学生勇于回答问题

2007年,高考上线率高出全市4.5个百分点,实现了本科上线人数、上线率、基础学科人均成绩等“八个全市第一”。2008年,静宁高考又一次取得大丰收,全县高职线上6533人,上线率为81.2%。其中二批本科以上1980人,创历史新高。 2000年以来,共有10名学子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静宁成为享誉陇上的全省高考状元县。树立平民教育思想,回归教育本质,在全过程上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三全”教育观,已经成为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全面开展,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和谐和健康成长。高考体艺本科上线人数由2003年的23人增加到2008年的221人。

每年一次的中小学运动会和两年一届的中小学艺术节,从花季少年到白发老师,朝气蓬勃,各显其能,彰显着静宁教育的另一道奇丽风景,受到了教育部的表彰奖励。回顾静宁教育,静宁教育有着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社会苦帮的传统“五苦”精神的有力支撑。总结静宁教育,静宁教育更有着尊重规律、强化职能、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科学引领。

静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是“科学加五苦,创新争一流”的静宁教育精神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历程。静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是静宁人民与贫困和愚昧抗争的历程。静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是静宁人民走向富裕和文明的历程。静宁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国家、省市给予静宁教育巨大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动力。正是有了这些支持和动力,才为静宁教育的腾飞插上了强健的翅膀。

静宁全体教育工作者也不会忘记,各级领导对教育的正确指导和热忱关怀;更不会忘记47万父老乡亲对教育发展付出的巨大牺牲。展望未来,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静宁教育的前景将会更加宽广。展望未来,我们坚信,有全县12万师生锐意进取,顽强拼搏,静宁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很赞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