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音案例 > 党建专题片

创新奋进的万源组织工作党建宣传片解说词配音文案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22-11-09 10:04:14 阅读数:1000人阅读

红色万源、美丽城市、新农村等。栉风沐雨岁月章回,春华秋实几度寒暑。在中共万源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承载着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市的重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万源组织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从全局,以开拓的精神风貌,以奋进的崭新英姿,跨步行进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前沿。

创新奋进的万源组织工作

3年前,万源这块红色土地再次让中央高层关注和全国各大媒体聚焦。我市创造性地开展的“四评村官”活动,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近年来,万源组织系统牢牢把握前瞻的思想力和卓越的创新力,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勇气,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党委满意,群众满意。

一崇尚实干干部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镜头]:市委工作会议、各级基层干部工作等[解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看德才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以发展论英雄。始终突出“四重”导向,“重品行、重实干、重基层、重公认”; 始终坚持“四不让”原则,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让干事创业的同志吃亏,不让碌碌无为者得利;始终严格“四不用”纪律,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坚决不用,廉政审查有问题的坚决不用,群众意见大的坚决不用,基层党委(党组)没有明确推荐意见的坚决不用。进一步鲜明了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用人氛围,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荣誉。

市委倡导的“万源条件艰苦,只有苦干实干,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干部个人才有前途”,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各级干部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干事创业的激情空前释放。鲜明的导向,清正的风气,我市干部工作受到了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多次荣获干部工作先进集体。邓益权:当官不花钱,办事不吃请,干事的人不吃亏,我为万源有这样一种好环境而感到幸运。王承兴:紫溪是万源的“外蒙古”,我在上面当了11年的书记,乡长。我想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还会下山,组织上不但安排我进了城,并且还对我委以重任,真正没有让我们这些边远地方的老实人吃亏。

创新奋进的万源组织工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市委把“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推进重点工作”作为锻炼考察识别干部的主战场,出台了《万源市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推进重点工作干部考察暂行办法》。三年来,先后有23名在襄渝二线、达陕高速公路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抢险救灾等“三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王富强等画面)

不断创新方式,坚持多渠道、全方位地教育培养使用干部。注重通过上派、下派、外派挂职锻炼,考察使用干部,(陈守英等镜头);注重选派市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加强基层,锻炼干部;注重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后备干部早加责任、早压担子(余学海、唐军工作画面)。形成了“干部下基层去,骨干从基层来”上下互动的良好格局。

有为才有位。近年来,200多名实绩突出、品行端正、群众公认的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其中,有5名正科级干部被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125名业务优秀、实绩突出的市级机关后备干部被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56名在条件艰苦、地势偏僻乡镇埋头苦干、做出实绩的干部被提拔、交流,36名乡镇长被重用为党委书记,11名乡镇党委书记交流到市级部门担任“一把手”,17名市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交流到乡镇担任党政一把手。

常委会、材料、基层会议、工作等[解说]阳光操作,把干部工作亮起来做。万源率先在全省民主推荐、民意测评以及常委会、全委会表决投票推荐干部环节中,实行现场唱票、现场公布结果,公平、竞争、择优原则得到充分体现,选人用人权力始终保持在阳光下运行,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

创新奋进的万源组织工作

制度和方法的创新,拓展了干部监管的时空,提升了干部监管的实效。出台了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履职巡查制度,定期开展履职巡查工作,及时掌握班子运行状况、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和后备干部情况。近年来,通过履职巡查,对110名优秀后备干部,给予了提拔使用;对23名工作不在状态、打不开工作局面的干部,作出了组织调整。制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良操行档案管理办法》。小制度发挥了大作用,解决了“法规条例管不着,规章制度管不了,领导干部管不到”的问题。12名有不良记录的干部被中止了科级干部任用考察。这两项干部监督管理的创新举措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介。同时,市委更加注重抓好党外干部、女干部和老干部工作,为万源发展集聚了智慧、凝聚了力量。

正县级退休干部饶应明:我们万源用干部更加注重实干,更加注重基层,更加注重不让老实人吃亏,导向明,风气正,干部服气,群众满意。二群众满意党建工作的最高价值取向[镜头]:新农村[解说]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提升“三覆盖”水平,推进“三村建设”,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融互动、同频共振。“七一”表彰、村级活动场所、慰问、抢险救灾等[解说] 好班子带好队伍,好队伍建好业绩。扎实开展“四好”领导班子、“五好”乡镇党委、“五优”示范乡镇、“五好”村党支部、“六型”机关、“六好”非公企业、 “四强”党组织、优秀党委(党组)书记、“爱民书记、爱民干部”等争先创优活动,激发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建成了114个村级活动场所,缓解了村级组织多年无地方办公,群众不方便办事的状况。建成了316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提高了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连续10年居达州第一,专题课件荣获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挤出资金1000多万元,提高在职村、社区干部报酬和办公经费,解决了正常离职村、社区干部的生活补贴。加强党内关怀,开展党内慰问帮扶活动,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15名,激发了党员队伍主体活力。

创新奋进的万源组织工作

漂亮的带红旗的村办公楼,抗洪除冰,七一表彰等“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市的伟大事业中,得到了极大的彰显。涌现出了“与死神赛跑,为民修路”的“铁支书”李家成,“大年三十千里调种为灾民”的优秀共产党员邓金贵和“驱车千里、抗震救灾”的优秀村干部吴三等先进典型。在 “7.8”洪灾、“1.11”冰雪灾害和“5.12”地震灾害中,一个个危情时刻,一个个特殊战场,一场场生死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始终心系群众,忘我奉献,用大爱和忠诚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党旗越发绽放光芒,党性越发熠熠生辉。近年来,255个基层党组织、648名党员干部受到万源市委表彰。15个基层党组织、21名党员干部获得省委、达州市委表彰,其中,被达州市委表彰的优秀党委书记2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4名,被省委表彰的优秀党委书记1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2名。

新农村[解说]实施党建富民惠民,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治管村,坚持把“三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载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教育、基本规范和改造生产生活环境大配套,建成“三村建设”示范村81个,收到了“党得民心、民得实惠”的良好效果。三村建设示范村白羊泉溪坝被达州市委书记李向志誉为“大巴山深处的一颗明珠”。

班子强不强,全靠领头羊

班子强不强,全靠领头羊;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2007年,我们在村级班子换届中,开展了以“自我荐评、群众相评、组织考评、公开竞评”为主要内容的“四评村官”活动。通过引入竞争淘汰机制,畅通了选人渠道,拓宽了选人视野,搭建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给想干事的群众以机会,给能干事的群众以舞台。大批年富力强的优秀乡土人才和致富能手进入了村级班子。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降低19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新增58人。158名履职情况较差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失去群众信任被淘汰出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公信力明显增强。达州市委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四评村官’活动的实施意见》,活动的不断深化,有效地解决了村干部履职责任心不强,动力不够,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四评村官”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省委书记刘奇葆、达州市委书记李向志等中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在全国、全省推广,并荣获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入选万源市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事件。《全国基层党建》、《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等多家中央媒体刊载报道,被评为“最值得推广的党建经验”。

采访村民甲:很好,很民主,我们非常满意。采访村民乙:选举出的这几个干部,可以给人民群众办实事。采访老支书:他们的的确确给群众办了实事,工作是有力的。

全市各地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活动总结大会、为群众办实事等。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加快发展见成效”的总体要求,从2009年3月起,根据中央的统一布署,全市885个党组织、15123名党员干部,分两批次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的活动要求,紧紧围绕“弘扬红军精神、推动科学发展、改善老区民生、建设美好万源”的活动主题,精心设计载体,突出实践特色,不断推动思想大解放、问题大解决、民生大改善、发展大提速。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16个瓶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220个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94个规章制度被彻底废止,230个配套制度基本形成,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真正把学习实践活动打造成了群众满意工程。

创新奋进的万源组织工作党建宣传片解说词配音文案

三政以才治人才工作的不变价值目标[镜头]:[解说]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才是核心竞争力,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能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断层严重,特别是党政人才综合素质不够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不够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新能力不够强,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量少面窄,一直是制约万源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引进各类人才,着力培育和壮大万源在川陕渝结合部率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自2006年来,全市公开考录公务员436名,考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45名,选聘大学生村干部198名,选聘 “三支一扶”、“特岗教师” “西部志愿者”等项目计划大学生208名。近三年,共引进人才总数3200余名,相当于过去10年引才的总和;引进研究生23名,是历年来引进研究生总数的6倍;引进选调生32名,是历年的5倍。去年我们主动出击,进大学校园,跑人才市场, “刚性考录”,“柔性引用”,招贤纳才。成功举办了“千名大学生进万源”引才活动,在省内外产生强烈反响。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高度评价:“‘千名大学生进万源’引才活动的力度和效果在全省各县(市、区)中开了先河,带了好头”。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注重全方位、大规模培训干部,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强化党校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党校教育质量和水平在创新中不断提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高等院校和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开辟“萼山大讲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来万源集中授课;与重庆市渝中区缔结为友好区市,互派干部挂职锻炼。与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开展“院市合作”,大规模培训干部,提高了我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水平。

四公道正派自身建设的永恒价值追求[镜头]组织部机关外貌[解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万源组织系统把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作为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恪守“公道正派”的核心价值取向,秉承 “把忠诚作为一种职守,把服务作为一种责任,把创新作为一种求索,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把清苦作为一种财富,把形象作为一种生命”的组工精神,写就了万源组工人求大作为、图大发展的开拓奋进新篇章。

公道正派 宣誓活动

“公道正派”宣誓活动,“树组工干部新形象从我做起”主题演讲比赛现场。讲党性,争当忠诚模范。万源组工人把讲党性这一立身之本内化为认真践行党的组织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行动。坚决执行市委关于组织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讲政治、顾大局,讲原则、守纪律,深刻地诠释了“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本质内涵。重品行,争当道德楷模。万源组工人把重品行这一为人之道外化为充分展示“公道正派”形象的职业操守。严格遵守《组工干部二十条行为规范》、“组工干部十严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规定。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低调为人,谨慎交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生动地阐释了“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时代内涵。作表率,争当时代先锋。万源组工人把作表率这一执政之要转化为着力打造“三个一流”的不懈动力。坚持开展季度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调研比武等活动,努力使组工干部成为“伏案能写,上台能讲,与人能处,办事能干”的“素质一流”的干部队伍;坚持“制度第一、部长第二”,突出服务服从、效益效率、创新创造,努力使组织部门成为“业绩一流”的模范部门;坚持对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真情关怀,热情服务,努力把组织部门打造成为“服务一流”的“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四届三次党代会全景,主席台全景,市委一班人新年长跑等镜头。

风正潮平,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曾经用智慧汗水所铸就的辉煌业绩,今天已化作全体组工干部创新奋进的信心和破难前行的动力。当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吹响“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号角的时候,万源正站在蓄势突破、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必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用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出色的工作,推进组织工作向科学化现代化迈进,为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市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很赞哦(0